運動受傷多面睇—腰背痛
大部份人都有受腰背痛困擾,除了係結構嘅問題,很多時亦會因為動作上問題而引起。譬如長期習慣一個動作模式,腰椎過度活躍,或是久坐而令髖關節較僵硬,都會引起腰痛的成因。 喺呢個環節,我哋會透過一些動作檢測,去了解身體代償機制,和怎樣分別結構性還是動作性的問題及自救解決方法,齊齊郁走腰背痛!
無器材做訓練,使乜驚?有徒手運動全攻略
是次講座全方位剖析徒手運動的訓練原則,多角度探討由基礎單一動作進階至多功能綜合性的動作變化,結合功能解剖學及科學化訓練模式,讓身體在沒有器材輔助下都能隨時隨地輕鬆進行訓練。除有效強化核心肌力,還可改善下肢平衡力,提升身體協調,無論是健身新手抑或運動愛好者,是次講座定必為你帶來啟發及實用技巧。
AI 教練?得唔得㗎?
近年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在運動科學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也日益深入與擴展。本節課程將介紹人工智能在體能訓練中的實際應用與未來發展趨勢。
如何利用AI實踐健康飲食?
AI在健康飲食方面真的非常有幫助。它可以根據你的飲食習慣、身體狀況和生活方式,幫你量身打造專屬的飲食建議和菜單。你吃了什麼、營養夠不夠,它都能幫你追蹤,還會提醒你該補充什麼、少吃什麼。有些AI App還會幫你選購食材,推薦健康又划算的選項。簡單來說,AI就像你的飲食小助理,讓你更容易吃得健康、活得更好。在本次研討會上,讓我們探討人工智慧如何幫助您實現健康飲食.
核心運動全攻略
核心肌肉是所有運動也會用得到的肌肉,人人也會說練習核心運動,但有些人認為核心運動就是仰卧起坐、有人認為是平板支撐,到底甚麼才是核心肌肉、甚麼才能正確地練習核心呢?由物理治療師教你正確的核心運動。
全民無痛健身指南
健身,顧名思義是希望身體健康。但是,每天在診所,我也看見很多人因為健身而受傷,甚至惡化影響生活。科學化地健身,有什麼原則可以跟隨?如何避免常見嘅受傷陷阱?期待與你分享心得見聞。
肌肉在進步,還是身體發警號?
如今許多人參與運動訓練,不僅強身健體,還能紓緩壓力。然而,無論是新手還是老手,強度較高的訓練常會引發不同程度的痛症。要判斷是否受傷,可以評估肌肉、關節炎症,或輕微的延發性肌肉酸痛(DOMS)。 肌肉及關節受傷多由創傷或勞損引起,通常伴隨發炎症狀,復原需要4-6週。輕微受傷可先休息並使用冰敷,但若情況嚴重,應尋求醫療協助。DOMS通常在運動後8-12小時出現,並在24-48小時達到高峰。這是肌肉微損傷引起的正常反應,代表運動量適中。適當的休息和熱療等方法能緩解不適,持續訓練有助於減少未來的酸痛和受傷風險。
樂活耆年
樂活耆年這場簡報將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及香港對積極老齡化的定義同發展。長者們可以怎樣達到樂活耆年,生活得更活躍。
關節換唔換?講咗咁多年,有冇新突破㗎?
骨關節炎 (OA) 是最常見的慢性老化症狀之一。膝蓋是下肢中最常受影響的關節,也是導致嚴重行動不便的原因之一。過了65 歲以後,有高達 65% 機會患上膝關節炎。膝關節置換手術通常是治療末期膝關節炎的方法。膝關節置換手術是什麼?它是膝關節炎患者的唯一治療方法嗎?患者應在何時考慮選擇手術?本講座旨在解讀關於膝關節炎和關節置換手術的迷思和誤解。
腳痛伴我行?行路唔使教掛?
運動是良藥已經是大家的共識。日行一萬步幫助健康這個概念也已經提倡了很多年。但現實生活也有小部份人行路都痛,或者行得多之後會產生腳痛。究竟是否因為我們行錯路或者唔識行路?定係天生唔應該行路?莫非真的行路都要重新去學?就讓我們有邏輯地分析一下究竟是什麼一回事。